学识课堂

《无问西东》 :所有的教育,最终都是指向了人生。

距离 特权优惠结束 还有 ,结束后恢复原价,需要就不要错过
----》点我开通会员《----

未命名: 《无问西东》 :所有的教育,最终都是指向了人生。

《无问西东》 | 所有的教育,最终都是指向了人生。

抱着看烂片的心态去看了《无问西东》,

结果哭成狗。

因为一颗无法平静下来的心,

和闺蜜又去了影院二刷。



老实说,这是一部硬伤非常明显的电影,但是它却充满着力量。


这个力量从一句内心拷问开始。这句话就像是我们每一次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内心迷茫:人生实苦,此生何来?


“如果提前了解你所面对的人生,

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?”

电影开始就抛出了一个意味深长、令人深思的问题:“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,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?”发人深省,震撼内心。


电影在时空之间穿梭,将某种被遗忘的精神风骨拾起,轻轻放到你面前,说:看,它们曾经存在。

章子怡一身花裙子奔跑在春天里,一回头,满眼春色撩人;


王力宏奔跑在夏天的雨季里,梦想和希望在青春的肉体上生根发芽;


顶着锅盖头质朴的黄晓明走在满是落叶的秋天里,他的眼神里写满了执着和纯粹;


陈楚生在清冷的冬日里,远离人群,思索着人生的意义。


这些画面让人不由得感叹,年轻真好!


整部影片从1923年的民国一直讲到了2010年的现代,跨度将近100年,影片中几个年轻人满怀诸多渴望。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在挣扎和纠结,他们在做着同一件事情:我到底要选择怎样的一生?


青春,是一生一次的奋不顾身,一辈子很短,如白驹过隙。你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,大概才是生命最宝贵的真实。四段故事、四个不同时代、四颗勇敢无畏的真心,有一种精神在传递。他们都在自己所在的时代,听从内心的指引。


做最真实的自己,立德立言,无问西东。


这是一部为“教育”而生的电影,也是我们距离”清华“最近的一次。影片中每一分钟,都在指引我们如何理解“教育”一词。


以下含剧透,准备去看的,看完再来。


01

求学


教育问题1:你是谁?为什么而读书?

这场浩瀚的百年时空,源起1923年的北平清华园。国学天才吴岭澜(陈楚生 饰),尚在学业抉择中踟蹰。在那个时代,学“实科”(理工科)才是有用的,而他偏偏实科不行文科满分,他由此陷入人生困惑。


清华校长梅贻琦问他,你求学是为了什么?


他答:

因为最好的学生都读实科,

我只知道,不管我将来做什么,
在这个年纪,读书,学习都是对的。
我何用管我学什么?
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,就有种踏实。

这让我想起之前《奇葩说》的舞台上来了一位清华的博士。他说自己喜欢表达,所以本科学了法律;因为朋友说学法律的应该了解一下真实的资本市场,所以硕士学了金融。再后来参加主持人比赛,于是又念了新闻学博士。最后他问三位评委,我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?


评委高晓松怒了。说:

你来之前,清华的校长和书记都向我推荐过你,你应该是清华最优秀的在校博士生之一,可是你的表现太让我失望了!


一个读到博士的人竟然要问别人,我是谁,我从哪里来,我要找什么工作,这就好像是一个姑娘说,我身材又好、长得又漂亮、皮肤又白、家里又有钱,你觉得我应该嫁给谁?


如果你学了金融又有人跟你说,你光学了金融又没干过实业,那怎么着?再学机械?那你又学了机械,可是这里面的电理又没有干过,那怎么着?再学电理?


我觉得你没有一个大名校的胸怀天下。名校是干什么用的?名校是“镇国重器”!名校培养你是为了“让国家相信真理”,这才是一个名校生的风范,而你直接问我应该找个什么样的工作,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,你觉不觉得你愧对清华这十多年的教育?


大学的校门轰然倒塌,当名校沦为职业介绍所,当大学成为权钱交易的集中产地,当我们的大学生都变得浮躁和急功急利,我们这个国家的精神和这个时代的思考要靠谁来保存和发扬?


这几代清华人之间的精神传递,传到了这一代,他们竟然如此浮躁和势力,无论你多么慷慨激扬,热泪盈眶的讲人生理想,他们最后只关心自己要找什么样的工作,是去国企还是外企。可悲!那一代的精神传到这一代什么都没有了。



读书学习是对的。但还有一件事,比读书学习更重要。它是人生的基础问题,也是终极问题:“我是谁?我从哪来?我该去哪?”


教育的第一使命,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。如何探寻真理。如何觉醒自我意识。


真正的教育,不传授任何知识与技能,而是让人拥有自由的精神、公民的责任,批判性的独立思考,及获得人生幸福的能力。


教育,是要让我们首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,再去钻研学科技术。


西南联合大学,那是一个令人自豪的时代。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,外面下大雨,教室下小雨,教授浑身淋湿,在黑板上写下:静坐听雨,外面是运动员在雨中跑步的呐喊声。在敌军飞机的轰炸下,老师和学生躲在地穴中上课,贫困的孩子用歌声抵御寒冷和饥饿,人们都活得如此真实。


如今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时代。教授学术论文纷纷造假,学生在课堂上昏昏入睡;攀比物质的奢靡已经成为风气,潜心研究学术的人已然成为笑话。偌大的中国,摆不下一张安稳的书桌,人们都活得如此虚假。

时刻追问自己生命的意义,这样的思考不是羞耻的,而是人生必需的。


正如影片中梅贻琦校长所说:

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,有一种麻木的踏实。
但丧失了真实,你的青春也不过就这些日子。
什么是真实?
你看到什么,听到什么,做什么,和谁在一起。
有一种心灵深处,满溢出来的不懊悔,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。


人生的路虽然漫长,但紧要处只有那么几步,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。


那么我们的孩子呢?在我们的教育下,要引领着他们做什么样的选择?


1924年,泰戈尔访问中国,来到清华大学演讲。“……不要走错路,不要惶惑,不要忘记你们的天职。”


在泰戈尔身旁,立着当下中国最卓越的一行人。他们的笃定从容,让吴岭澜终于顿悟,与其苦苦执拗,不如勇敢面对真实的自己。

那天过后,吴岭澜潜心文学,在书卷中寻求救国之道,终成一代名儒。心之所向,引领他找到生命的意义。文化不灭,国就不亡!


多年后,他回忆起泰戈尔那天的演讲对他的影响,他说:

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,有段时间,我远离人群,独自思索,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?


某日,我偶然去图书馆,听到泰戈尔的演讲,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,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(梁思成、林徽因、梁启超、梅贻琦、王国维、徐志摩),这些人站在那里,自信而笃定,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。


而泰戈尔,正在讲“对自己的真实”有多么重要,那一刻,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,释放出来。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,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,谈论这些,是重要的。


今天,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,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,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,对自己的真实。”

02

选择

教育问题2:生命诚可贵,何为价更高

“保持内心的光,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此走出黑暗”。吴岭澜在满头银发之际,他内心的光,他对生命的思索,照亮了正在迷茫中的沈光耀(王力宏饰)。


1938年的昆明大地,那里曾被日军炮火猛烈轰炸,枪林弹雨中,挺立着一座中国教育史上的不朽丰碑:西南联合大学。


那里汇聚着中国最优秀的学子,脑中是炮弹炸不毁的知识殿堂,身上有强敌折不弯的民族脊梁。


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两组画面,一处是暴雨突至,陋室之中,老教授语音难辨,便泰然落座,黑板上写着四个大字:静坐听雨。


另一处是日军来袭,全校师生从容撤离,在山洞里支起黑板,高吟《楚辞》与泰戈尔,任凭炮火轰鸣,我自静心求学。


两组画面,勾勒出一代文人风骨。他们手无寸铁,却无畏生死,守着千年积淀的文化命脉,共赴国难。





沈光耀,出身名门,俊逸不凡。写满青春的肉体是我整个影片最爱的一段。他选择抛下自己“完美”的人生,在最好的年华义无反顾,踏上云南边境,过最艰难困苦的生活,最后投笔从戎。


他说:

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完美的人,
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,
真实,正义,无畏和同情。


这也是我们希望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。活出风骨,任何时代都是。


当米雪赶到空袭警报频繁的西南联大,去说服自己的独生儿子王力宏放弃从军时,他们之间的对话,让人感叹什么是好的家教,也看到了一个显耀家族对下一代的教育观: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成功,而是尽可能地过一个完整的精彩的人生。





米雪这段话我想应该是所有妈妈们最揪心的一段吧:

你到这么远的地方来读书,我和你爸爸都没有拦你,因为我们想你,能够享受自己的人生乐趣,读万卷书行万里路,同你喜欢的姑娘结婚生子。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,而是你自己,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。妈妈只希望你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,幸福平安。生命中的名和利不过只是幻光,你到底明不明白?


我怕你还没有想好怎么过这一生,就连命都没有了。”





在妈妈的教育下,这个富家公子对长辈有礼数、对下人有尊重、对生命有同情。正是在这样的品格感染下,贫困村庄的上空,一架飞机变成了一组飞机。当那些英气逼人的年轻人冒着生命危险共同给孩子们投放食品时,你很难不为他们的善和勇敢而感动。





也深深问自己,如果在家国大义之前,在孩子的选择之前,我自己是不是能做到遵循孩子内心的召唤,让他选择舍小家取大义。这是这段时间看完电影一直纠结在心中的问题,问自己,但得不到答案。生命的可贵和意义到底在哪里?


青春的热血那样滚烫。硝烟下,沈光耀瞒着家人投笔从戎,为了守护脚下的土地,驾机撞向敌军战舰。


沈光耀的青春,有着良知、同情和英勇,他鼓起勇气选择的是一个明知会死的人生。他的名字也许永远的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,但是却一直托举着后来者的生命。


国难当头,不容退却。如果不能安稳地活着,那就让生命掷地有声。






教育的过程就是树立价值观的过程。正是因为这些价值观的引领,王力宏立志从军救国;也正是这些价值观的引领,他不顾有可能被敌军发现的危险,坚持给贫困村庄里饱受饥饿之苦的孩子空投糖果和食品;还是这些价值观的引领,他最后放弃跳伞直冲日军舰队。


所谓风骨之士,不过就是在任何时代,那些不愿苟且不愿同流合污,总是坚持自己操守的人。他们给后人的,是一种向善的力量,一种从心的勇气。


03

爱情

教育问题3:爱在,希望就在。






60年代的故事里,那些写在纸上的情感,一笔一划,都带着认真。那时的时间很缓慢,人心很纯粹,装不下太多杂事。为一个人倾心,为一件事着迷,简单执拗,倏然一生。


60年代的故事里,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悲壮。其中有个体,也有群像。


青春对王敏佳(章子怡饰)是残酷的,它掳走她的美貌,摧打她的生命,死而复生令她学会辨识真心。


她曾被虚假的背叛所摧毁,又在真实的托举中重生。





被沈光耀投递食物拯救的难民中,有一个叫陈鹏(黄晓明饰)。陈鹏的一生都在奉献,为心爱的姑娘,为家国大业。大爱和小爱,该选哪一个?



当章子怡失去容貌和名誉,感到万分绝望的时候,陈鹏坚定的做到跟随自己的内心,不怕与世界为敌,选择了爱情。


他对她说:

我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。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,不管你掉得有多深,我都会在下面给你托着。我什么都不怕,就怕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,不要我给你托着。


现代人的爱情变得更“聪明”、更“体面”了,大家都懂得趋利避害,表白变的廉价,关系变成了各取所需。不需要经历风雨,只看到对方一点点的不好,就想选择离开。陪伴,很难。可就是因为放弃比陪伴容易太多。陪伴才显得分外可贵。


在这个“我爱你”可以批量复制粘贴发送的时代。真正的爱情在哪里?爱情,可以看到彼此最糟糕的一面,哪怕跌到深渊里,也能托住对方不放弃。


我们对爱其实是恐惧的,这恐惧源自于人类心理本能:死亡焦虑和分离焦虑。因为太怕死,所以苟且生;因为怕分离,所以不敢投入去爱。


当内心被恐惧和不安全感完全占据,你还敢做选择吗?如何教育你的孩子建立自己的爱情观?如何让孩子未来经营好自己的爱情?你是否要让孩子有一颗对他人和这世界“只问付出、不求回报”的“真心”?现在的主流思想变的越来越利己化。为爱情付出一切,奋不顾身的勇气,你是不是真的敢教孩子去追寻?


我应该是愿意这样去做的,因为爱在,希望就在啊。





04

风骨

教育问题4:人这一生里,究竟什么才最珍贵?






百年光阴,倏然而逝。故事来到了2010年,清华毕业生张果果(张震饰),在快节奏的京城西装革履,英气逼人。


他的内心并不轻松。金钱权利像一座高山,胁迫,左右着他。城市高楼林立,却无从安放一颗真心。


这就是现今社会,连柴米油盐都满载信任危机。浮躁、高压、利己、算计。在职场中周旋久了,即将面临迷失本心的麻木。


面对没有底线的职场竞争,他要不要同流合污?张果果的挣扎,代表了当代很多人内心同样的扪心自问:我们是迎合世俗而弯腰,让自己活得更容易一点?还是挺直身子做自己,无惧蜚短流长?


现代人的情感,就这么多了。人们抱怨,是因为心有不甘。善意犹存,却不知为谁倾付。当真心在都市里渐渐泯灭,前路就失了方向。


影片最后,厌倦职场尔虞我诈的张果果,终于低头回看自己的心,决定用自己真实的内心去面对。他在给四胞胎的房间涂鸦的那一刻,是幸福的,父亲对战友李想的怀念教会了他感恩。


对一个家庭来说,真正的家教便是教给孩子感恩,这和贫富无关。


对一个人来说,感恩,是一个人善的前提;对整个社会来说,感恩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前提。电影里,我们看到了文明人该有的样子,有抱负、知感恩、敢担当、懂得爱。


正如张果果最后的独白:

看到和听到的,经常会令你们沮丧,世俗是这样强大,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。


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,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,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,比如占有多少,才更荣耀,拥有什么,才能被爱。


等你们长大,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,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,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。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,常常、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。


愿你在被打击时,记起你的珍贵,抵抗恶意;愿你在迷茫时,坚信你的珍贵,爱你所爱,行你所行,听从你心,无问西东。





片尾七分钟,电影中一闪而过的大师人物被逐一放大。


梁启超、梁思成、林徽因、王国维、冯友兰、钱穆、朱自清、闻一多、陈寅恪、邓稼先……他们犹如散落在时代里的明珠,让一个民族从蒙昧中苏醒,睁开眼睛看世界。


青春本该是这个样子,真实勇敢,一往情深。





我们是谁?我们从何而来,又将去往何处?


回看历史,那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,他们在各自的岁月里绽放,鲜衣怒马,风华正茂。


而荧幕之外的你我,也终将汇入历史的洪流,走向属于自己的岁月深处。


时光易逝,前路静静等在那里。


我又想到影片开头的那个问题:如果提前了解了将要面对的人生,不知你们还有没有勇气前来?


四代人用行动给出了答案。这条路是人生的起点,亦是生命的归途。


心之所向,无问西东。








所有的教育,最终都是指向了人生。




1924年,泰戈尔访问清华时的演讲中说到,

“你们有什么是可以从自己的民族里拿出来,送给这个世纪的礼物?”

那么你呢?

你有什么是能从你的心里拿出来送给自己生命的礼物?


下载说明
VIP全站免费下载
会员登录
本站资源均存放在百度网盘,电脑或手机都可下载,只需安装百度网盘后转存即可!升级网站VIP会员,全站海量资源免费下载!

本文标题:《无问西东》 :所有的教育,最终都是指向了人生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qwdh.net/post/155.html

版权声明:本站所有网课素材等资源仅供学习与参考,请勿用于商业用途,其版权均为相关版权人和权利人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,核实后将尽快处理。反馈邮箱:765807314@qq.com.

联系客服
公众号
公众号
公众号
返回顶部